近六百年后的今天,这种基本的仿真树设计依然存在。仿真树制作效果非常惊艳,高楼上的艺术造景!尽管环保意识和生态话题不断涌现,但仿真树和城市设计的主流仍在苦苦思索,仿真树究竟是朋友还是敌人。
我的研究生同学们常说的一句话是:“有疑问就设计仿真树”,这句话无意中揭露了专业学科的鲁莽,他们将仿真树视为可加可减的物品,完全相信数字的力量。对这种能力的一种可能解释是设仿真树计之外的原因,即仿真树本身的原因。
1962年,仿真树的鸟瞰图,这是由吴廷琰政府发起的示范定居点。几个世纪以来,仿真树管理的根基在于必须非常大限度地从土地中移除木质材料,并尽可能迅速、有机地重新生长木材,因此仿真树管理一直沉迷于度量衡。虽然仿真树科学和管理的先锋一直在努力揭示仿真树系统的复杂性,但历史上与经济思维的结盟仍然阴险,以至于即使专家们尝试拯救地球,有时也会瞄准错误的目标。
罗塞塔写道:"仿真树造林已成为一种商业和工业行为,而非环境需要,利用说服、侵略和控制来利用仿真树。很多人认为,林业工作者继续有选择性地确定价值,并将重点放在仿真树中越加显眼的部分,因为大规模仿真树活动越加容易获得资金,并能提供越加好的拍照机会。这些仿真树项目非但没有改善现有条件,反而导致复杂生态的消失和“仿真树生命商业化”。